您当前的位置 :三板富> 房产 > 正文
去年集中供地“KPI”60%城市不达标
2023-02-03 11:39:07 来源:和讯网 编辑:news2020

【中指·地产文库】地产人自我提升的免费充电站!百万份行业文档免费下载→戳这里即刻体验

2021年2月,自然资源部宣布在全国22个重点城市开始实行“两集中”供地模式,全年分3批次集中统一实施招拍挂出让。


(资料图片)

“集中供地模式,主要是应对当时高地价及新一轮楼市上涨。通过集中供地(一天内完成十几宗地块出让)控制源头上抢地、诞生高地价的必要性,已下降了很多。”李宇嘉分析到。

但自2021年下半年起,房地产市场下行,开发商回款走低,企业资金链紧张,土拍市场逐渐转冷。

↓今日中指报告精选↓

2023年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

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(2023年1月)

2023年1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

2023春节楼市表现平淡,小阳春还会出现吗?

据中指研究部粗略统计,2022年全年22城平均供地计划完成率58.47%(尚未剔除综合用地中的非住宅部分)。

仅有合肥、无锡、上海、厦门4城完成全年供地计划,长春、重庆完成率仅16%。

而在市场因素驱动下,集中供地在一些城市其实也早已“名存实亡”。

去年10月,江西南昌“力争”退出集中供地。同年11月,湖南长沙发布通知称,今后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,改为常态化持续更新推介,算是打响了公开退出集中供地城市名单的第一枪。

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武汉、苏州、南京等城市虽没有直接点名退出集中供地,但全年土拍均突破了集中供地的次数限制,土拍次数达5~6轮。

“此时继续沿用集中供地,在很多城市甚至导致大面积流拍,恶化市场预期的同时,此前出让的高价地也无法开发了,甚至计提坏账准备。”李宇嘉认为。

但李宇嘉表示,集中供地是长效机制,不能因市场低迷就退出。

集中供地一方面可以疏通供需双方的信息,引导各方预期,避免抢地导致地价推动房价,导致资金大规模涌入楼市;另一方面则通过对土地合理定价,纠偏地方无序的土地财政行为,并通过强化信心披露和供地规则,倒逼熟地出让,降低开发商拿地成本;最后,通过集中供地,建立精细化的供地模式,在土地端实现供给侧改革,适应需求、引导需求,让供需匹配,既保障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诉求,也稳定了房地产市场,而且确保了民生诉求。

标签:

相关阅读
版权和免责申明

凡注有"三板富 |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"或电头为"三板富 |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"的稿件,均为三板富 |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三板富 |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",并保留"三板富 |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"的电头。

最新热点

精彩推送

 

Copyright © 1999-2020 www.3bf.cc All Rights Reserved 
三板富投资网  版权所有 沪ICP备2020036824号-16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